微粉网 - 粉体公共服务平台
您好!欢迎光临微粉网 [ 登  录 | 会员注册]
  • 当前位置:
  • 首页
  • 下游企业
  • 关税大棒下 中国储能企业海外建厂提速
      • 关税大棒下 中国储能企业海外建厂提速
        • 2024-06-03 07:12:55
        • 微粉网
      • 目前,全球已有超过150个国家做出碳中和承诺,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,新能源渗透率加速提升。
        2023年6月,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(IRENA)提出,要实现世界能源转型目标,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必须加大,从2022年的约3371GW增至2030年的11174GW(约三倍)。
        近日,国际能源署(IEA)也在《电池与安全能源转型特别报告》中指出,电池是摆脱化石燃料的关键,为了光伏和风电加速应用,到2030年,全球电池储能将增长14倍,达到1200GW,电池储能的部署必须继续以平均每年25%的速度增长。
        面对庞大的海外市场需求,中国储能企业纷纷加速出海。2024年,出海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内储能企业的重要战略。
        然而,贸易壁垒的提高也让国内储能企业出海的难度加大,政治风险成为影响国内企业全球化的最大“黑天鹅”。
        5月14日,美国再度宣布提高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、锂电池、光伏电池等产品的关税,其中储能电池所属的非电动汽车电池征收的税率预计将从7.5%升至25%,并在2026年实施。
        如何应对美国等海外国家高举的“关税大棒”,成为2024年储能企业亟需思考的新课题。


        从产品出海到产线出海




        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(GGII)数据,2023年,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约2/3来自国内企业,在储能领域,国内企业的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占比亦高达90%以上。
        目前,国内储能企业主要以产品出海为主,输出的产品主要是锂电池为主,逐步向直流侧电池系统拓展,能够实现交流侧储能系统出海的企业更少。
        部分头部企业早已意识到,政治因素是国内储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,并向业内发出警示。
        除了建立海外渠道体系、搭建本土服务团队,构建海外产能将成为近年来国内储能企业深度出海的重要路径。
        以电动汽车、光伏组件和风电出海走过的道路为鉴,国内储能企业更应未雨绸缪,加快在海外市场的本地化生产进程,从产品出海向产线出海纵深推进。
        目前,已迈出海外建厂步伐的中国储能企业仍较少。
        对于美国最新的关税政策,亿纬锂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,新关税自2026年开始加征,公司已提前布局马来西亚工厂,规划了消费电池和储能电池产能,预计在2026年可以支持美国当地客户的交付。
        2023年12月,国轩高科美国弗里蒙特工厂实现首款电池包产品下线,产能规划1GWh,该工厂瞄准美洲储能系统市场,主要生产容量从3kWh—30kWh的便携式储能产品、家用储能产品等。
        2023年5月,派能科技宣布,全资子公司Pylon Technologies Europe Holding B.V.与意大利公司Energy S.p.A.将共同投资建设储能工厂,主要生产磷酸铁锂(LFP)电池,计划年产能达到1.460MWh。
        蜂巢能源泰国工厂主要围绕车载动力电池、2-3轮车电池、储能、回收等多个领域开展业务,由子公司蜂巢能源科技(泰国)有限公司与国际能源巨头Banpu(万浦)的子公司Banpu NEXT合资成立,目前已实现投产。
        虽然远景目前没有聚焦储能电池的海外工厂,但远景旗下的动力电池海外工厂已遍布西班牙、美国、英国、法国、日本,是海外产能规划最多的动力电池企业,如果有需求,新增储能产线也比较容易实现。


        中国力量推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




        国内企业在海外设厂,是双方可以共赢的举措。一方面,能够绕开贸易壁垒,大幅降低企业的关税,减少成本,增强产品竞争力;另一方面,能够带动海外本土供应链的发展,促进当地就业和GDP提升,也有助于企业获得当地政府及资金支持。
        正如特斯拉当年建设中国工厂,激活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,不仅给国内供应链企业带来显著业绩增量,也充分激发供应链企业及国内车企的技术创新,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井喷式发展。
        然而,特斯拉虽然是美国诞生的头部新能源车企,但美国汽车产业的电动化、智能化转型远远落后于中国,中国企业在储能领域的竞争优势也逐渐拉大。
        能源革命的实现离不开储能。中国储能企业通过技术降本大力提升储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,并把中国的创新成果分享给世界,助力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加速渗透。
        对于欧洲、北美和澳洲发达国家市场,电力市场化程度高,商业模式成熟,储能的盈利能力更好,同时,对储能产品技术和质量的要求也更高。凭借技术先进性,中国头部储能企业在发达国家市场已获得高度认可。
        对于非洲、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市场,中国厂商在提供安全、经济、可靠的储能产品的同时,也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了中国的能源结构转型经验。
        6月27-28日,由高工储能、高工产研联合举办的“2024高工储能产业峰会”将亮相浙江杭州,将围绕储能企业出海等话题进一步研讨,助力行业高速、可持续发展。
微粉网 - 粉体公共服务平台